一年一期的《感動中國》如約而來,一批各行各業(yè)感動國人的故事躍然屏幕,給予我們深深的感動和無限的力量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2020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心得700字5篇,以供大家參考借鑒!
觀看2020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心得700字篇一
今天我觀看了2020年度"感動中國"頒獎晚會,這是一個很好的電視節(jié)目,每年我們全家都聚在電視機前關注那些令我們感動的人物。他們有的家境貧困卻品德高尚;有的重病纏身卻還想著幫助他人;有的終生獻身于科技事業(yè),卻英年早逝……
有一位97歲高齡的老人,她叫葉嘉瑩,1924年出生,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,南開大學教授。
1950年代,葉嘉瑩先后在臺灣大學、淡江大學、臺灣輔仁大學等校兼職教授詩詞曲。幾經輾轉,1979年,葉嘉瑩回到祖國,成為當時南開大學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學教師。
七十年來,葉嘉瑩培養(yǎng)了大批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,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重要貢獻。她不僅精于傳統(tǒng)詩詞學,而且融中西文化學識于一爐,相對于前輩學者,她是更切近我們時代的一位大師。
過去幾年,葉嘉瑩陸續(xù)將自己的全部財產3500多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,設立“迦陵基金”用于支持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研究。
國測一大隊的事跡和精神值得我們歌頌。2020年12月8日,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(tǒng)互致信函,代表中尼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: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.86米。
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是由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、中國登山隊等相關單位共同完成的。這是國測一大隊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區(qū)測量珠峰,并創(chuàng)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。
國測一大隊自1954年建隊以來,堅持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,他們徒步行程6000多萬公里,相當于繞地球1500多圈,他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、用血汗乃至生命繪出祖國的壯美藍圖。國測一大隊的歷史,就是一部挑戰(zhàn)生命極限的英雄史。建隊以來,有46名職工犧牲,還有許多人姓名難以尋找,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。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。
2015年,習近平總書記給國測一大隊邵世坤等6位參加首次珠峰測量的老隊員、老黨員回信,充分肯定他們愛國報國、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。
這次“感動中國”年度人物還有陳陸,孫景坤,張桂梅等人。他們用真情甚至用生命感動了我們的心,世界因他們的存在而溫暖。
觀看2020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心得700字篇二
“感動你我,感動中國,這世界有愛才轉動;感動你我,感動中國,這世界有愛才永恒?!碑敗陡袆又袊返男稍诙呿懫穑案袆又袊笔笕宋镱C獎晚會開始了!頒獎晚會讓我們感動,感動得情不自禁地落下淚珠。
《感動中國》講述了:__,__,__,__,__,__,__等十位偉大人物的事跡。其中,__讓我敬佩有加。
__是一位偉大的醫(yī)生,她雖然生活節(jié)儉,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;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(yī)藥費,病人接受了她的醫(yī)治都會給她回報,因她不求回報,所以病人就會為她折些紙玩具,這些紙玩具讓她十分珍惜。后來她病了,雖然她腰上夾著鋼板,進出都要坐小推椅,但她還是堅持為病人看病。直到__年1月22日,她離開人世。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:“病人看完了,回家吧!”__雖然逝世了,但她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。
看了__的事跡,我不僅潸然淚下。__是多么慈祥,多么為他人著想呀!在生活中,我們應該像__一樣,無私奉獻,為人民服務。讓我們一起向__學習,為人民作出無私的幫助。__志存濟世,大醫(yī)精誠,舍己為人,真是一位偉大的醫(yī)生呀!
__的偉大在于她對自己工作的負責,對病人的負責。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負責的老師,負責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,負責的的警察叔叔……他們堅守著自己的崗位,不論寒冬還是酷暑,不論白天還是夜晚,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。他們?yōu)槿嗣穹?,無私奉獻,讓我敬佩!正因為有許多像他們這樣有責任心的人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。
在我們成長的路上,會有許多的責任需要我們承擔:在家做一個好孩子,在學校努力學習,做一個好學生,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。當我們承擔起那一份份責任時,就會感知到人性的光輝。
愿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,讓人生散發(fā)出淡淡的、金子般的光輝。
觀看2020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心得700字篇三
__月__日晚,在央視播出的“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”頒獎盛典上,3位來自__的候選人入選“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”,他們是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__、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__和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__。
在“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”的現(xiàn)場,來自__的3位候選人無疑是惹人注目的,相較于英雄機長__和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__而言,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__卻更讓人側目。
在扶貧的路上,如同__一樣的扶貧干部非常多,可以說這一份殊榮的獲得不僅僅是他自己,更是為更多堅守一線、奮斗在一線的扶貧干部獲得,這是對他們在基層一線扶貧攻堅工作的肯定,是對他們在自己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而點贊。
其實,不管是英雄機長__還是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__,亦或者是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__,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始終把服務群眾、造福群眾當成自己的首要工作,能夠讓自己扎根在“群眾之中”,才能夠接地氣,通民氣,順民意。
世界上不是缺少偉大,而是缺乏發(fā)現(xiàn)偉大的眼睛。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他們的工作很普通,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,但是當那些點滴匯聚成河,匯聚成海的時候,我們才感嘆“繡花功夫”的精湛和偉大,正是平時功夫的積累,才能在關鍵的時候讓人意外,讓人感動。
事實上,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__只是基層干部的一個“縮影”,也是眾多行業(yè)中的一個“縮影”,在這個“縮影”里我們看到的是“心系于民”的真誠,看到的是“一心為民”的真心,正是有了這種愛民至深,為民至誠的情懷,才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地“深耕”。
感動我們的不是一剎那的芳華,而是那些點滴沁入人心的溫暖,感動我們的不是他們嘴上說著多么“漂亮”的話,而是他們在群眾需要的時候干著多么“漂亮”的事,在“感動中國”中我們被觸及的是淚點,更是觸動我們心弦的為民之心。
“感動中國”給了我們更多感動的瞬間,也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,在未來的路上,期盼有更多的“扶貧式干部”能夠繼續(xù)感動中國,感動你我,讓奮斗成為幸福生活最美的聲音。
觀看2020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心得700字篇四
做一個偉大的人,并不是一定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(yè),也不是要用生命去祭奠。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有許許多多偉大而又平凡的人。他們從不為自己做過的驕傲,只是一直在默默地為這個社會付出,哪怕只是盡自己微薄的一份力。在他們中,有一位九旬老人,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孫景坤,他是一名志愿軍老戰(zhàn)士,歷經解放戰(zhàn)爭和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火洗禮,榮立一等功。復員回鄉(xiāng)后,孫景坤將自己的功勛封存起來,帶領鄉(xiāng)親們改變貧困面貌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。孫景坤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學習的典范,我們要像孫景坤那樣堅定對黨的信仰,心中有黨、心中有民,做黨和人民事業(yè)的奮斗者、奉獻者。
老英雄孫景坤深藏功名,一輩子堅守初心、不改本色,事跡感人。走過古稀,走過耄耋,老人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證明了感動中國并不遙遠,其實人人都可以很偉大。正是這種精神指引我們不斷向前,縱然路途坎坷,縱然荊棘叢生。我們把個人的夢想與祖國的命運聯(lián)系在一起,用個人夢去成就中國夢,偉大的復興必定如約而至。這個時代在召喚英雄,而英雄們也紛紛涌現(xiàn)在這個時代,你我身邊一個又一個“孫景坤”,看淡的是名利,心懷的是人民,篤定的是信仰,不忘的是初心。
在我們身邊,其實有很多能讓我們感動的人,從小事就能看出。撿起教室里的紙屑,是為了教室的衛(wèi)生;在公交車上讓座,是為了他人的舒適;栽一盆花,是為了來往人群的好心情;打掃好學校的衛(wèi)生,是為了大家共同擁有的良好環(huán)境。他們都很偉大,足以讓我們感動,其實只要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我們也能做讓他人感動的那種人。
孫景坤老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,同時也發(fā)出警示與呼吁:以老人做榜樣,我們要爭做生活中的善人,行動上的快人,學習上的智人。
感動中國,感動你我。我會牢牢記住老人的名字——孫景坤,他偉大,讓我感動……
觀看2020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心得700字篇五
今年《感動中國》中最使我感動的是張桂梅的事跡。
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,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: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,膝下無子,但被評為“全國百名優(yōu)秀母親”、“中國好人”,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“媽媽”;她疾病纏身,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,堅持把畢業(yè)班的學生送進考場;她放棄優(yōu)越環(huán)境,選擇了艱苦,因為她覺得“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?!彼秊閯?chuàng)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,四處奔走,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……
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(qū)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,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。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“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!”正因為如此,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,她牢記初心使命,心甘情愿為民奉獻一輩子。也正因為如此,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(qū)教育事業(yè),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“愛”去幫助貧困山區(qū)女孩實現(xiàn)人生的夢想!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,以責任擔當實現(xiàn)了人生的超越。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:“如果說我有追求,那就是我的事業(yè);如果說我有期盼,那就是我的學生;如果說我有動力,那就是黨和人民!”
我想,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,她始終把教書育人、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。她心系困難群眾,投身教育扶貧,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,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,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;她信念堅定、對黨忠誠、在黨愛黨、在黨為黨,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。
的確,我們要走群眾路線,就必須情系群眾、一心為民;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。落地落實、做事做實。張桂梅同志,始終沖在最前線,敢與時間賽跑,敢和病魔抗爭,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(qū)的孩子走出大山,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。
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,我們也一樣扎根山區(qū)農村,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,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,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、學科學,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用心來工作,用心來教書。記住,這里—更需要我們!